環保稅是比排污費規范度更高的一種政府收入形式,可以促進社會節能減排、引導消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并且有利于全國范圍的統籌,促進中國環境保護
從動議到審議,醞釀了近10年的中國環境保護稅終于有了眉目。2016年8月29日,由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三部門共同起草的環境保護稅法草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環保稅法終于迎來曙光,有望成為中國第19個稅種。
環保稅法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求、《立法法》對“稅收法定”作出明確規定之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首部單行稅法,也是2016年除中央環保督察組、環保部設立“三司”之外,中國環境治理的一大亮點。該法一旦表決通過,1979年確立的環保排污費將退出歷史舞臺,由環保稅取而代之。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作草案說明時表示,草案的立法原則是“稅負平移”,從排污費“平移”到環保稅,總體上不增加負擔,征收對象等都與現行排污費保持一致,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等四大類。
環保稅的起源與發展
環境保護稅來源于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1920年提出的思路——可以采取對污染者征稅或收費的辦法來解決外部性問題,而這一稅種也為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接受。當前,國際上環保稅大致包括碳稅、硫稅、水污染稅、噪聲稅、固體廢物稅等五種主要稅種。
例如,芬蘭采取環保稅,全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每年60萬噸減少到幾萬噸。美國多年來堅持利用環保稅收政策,促進了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雖然汽車數量不斷增加,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比20世紀70年代減少了80%,空氣質量得到很大改善。
很多國家所采取的環保稅手段,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環境保護效果,還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所有世界范圍內的環保稅都有一個雙重紅利在里面,第一個是用經濟手段來遏制環境污染排放,第二個是通過遏制污染物排放得到的資金來保護環境。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通過政府收入形式中規范程度最高、法治化最強的環保稅收,可以預期實現中國環境保護的雙重紅利。
費改稅的必要性
環境保護中的排污費,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經濟手段,該項制度從1979年底開始實行。但在1980年,中國各地并未對轄區內污染企業征收任何排污費,直到1990年才開始逐步在全國開征排污費。隨著中國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20多年來,中國對排污費征收也從制度設想、法律確定、收費試點、辦法建立、標準改革等方面不斷地探索、修改與完善。有數據顯示,從2003—2015年,全國累計征收排污費2115.99億元(其中2015年征收排污費173億元),繳納排污費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累計達到500多萬戶。但從總體來說,排污費的征收標準和征收率都偏低,而且范圍過窄,整體環保稅收政策缺乏系統性,導致環保效果不顯著。
環保稅立法更大的背景是行政費用向法定稅收過渡,在全國其他領域也正在實施“費改稅”革命。排污費制度對于防治環境污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稅收制度相比,排污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干預等問題。而且,由于是地方性收費項目,且各地收費標準不一,也引發社會人士對實行多年的排污收費制度的普遍質疑。
迫于嚴峻的環境形勢,以及現行排污費收取不規范因素,環保費改稅迫在眉睫。
怎樣繳納環保稅
此次環保稅立法草案將現行的排污費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大氣、水污染物稅額分別為每污染當量1.2元、1.4元;固體廢棄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1000元,其中稅額最高的危險廢物可達到1000元/噸;噪聲按超分貝數收稅,稅額為每月350-11200元。未來環保稅征收的主體包括三個方面:
1.不向普通居民征收。草案提出,環保稅的納稅人指的是與環境保護法相銜接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草案還特別指出,向依法設立的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應稅的污染物,繳納處理費用的,不繳納環保稅。從上面兩點可以看出,環保稅的納稅人是企業,不會向普通居民征收。
2.機動車污染免稅。草案中列舉了稅收優惠的情形,明確提出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的應稅污染物應給予免稅。此外,農業生產(不包括規模化養殖)排放的應稅污染物等也將免稅。對于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稅。
3.環保稅草案采取平移的設計。草案按照“不增加稅負”的原則,規定應稅的4類污染物與現行的排污費征收對象相銜接;環保稅征收之后,排污費將不再征收。草案規定,以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同時,賦予各省市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調整稅額的權力。也就是說,稅額標準可以向上浮動。
費改稅的價值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起草環境保護稅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為了增加稅收,而是為了建立一個良性機制,鼓勵企業少排放污染物,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1.有助于環境保護。通過征稅實現清潔生產,才是此次“費改稅”的真正意義所在。一方面,稅收加大將促使企業主動節能減排,加大環保投資,提高技術水平,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另一方面,在減少污染的同時,還會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使政府有更多資金用于治理環境。
2.立法保障更權威。排污費與環保稅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征收單位不一樣,稅是稅務部門征收,因此,稅的權威會大一些。原來不繳納排污費是違規行為,現在是違法行為。出臺環保稅可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執法亂象,該稅法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有相當的約束作用,有助于抑制地方保護主義。
3.財政的一大進步。排污費是行政收費,是環保部門的收入。環保稅不是收入稅,不是所得稅,而是行為稅。從根本上講,企業不排污,環保部門的收入就會減少,這會挫傷環保部門治污的積極性。而環保稅是“有污染才有稅”,是鼓勵企業不排污。排污費升格為環保稅,進入財政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環保稅收有望年過千億。此次環保稅把排污費作為稅額下限,環保稅收入將會更高。據對大氣和水這兩種污染物的排放量預測,假設達到80%的征收率時,環保稅收入約為365.24億元;中國工業固廢年產量超過32億噸,其中,危廢超過7000萬噸,假如分別按15元/噸、1000元/噸的稅額,50%的征收率來算,僅固廢的環保稅年收入將達到584.75億元;再考慮噪音污染,預計每年征收環保稅將超過1000億元。
是否會增加企業負擔
如果此次征稅能促使更多企業提高自身的清潔生產能力,并將其視為產業升級的動力,將會讓企業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而不只是一種負擔。
環保稅開征后對兩類企業影響可能比較大:一是原來繳納排污費不規范的企業,今后強制干預力度將會加大;二是污染物容易計量的行業,像造紙、化工行業,今后的壓力會比較大。此外,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煤化工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開征環保稅后,也會受到影響。
此前,國務院法制辦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針對排放污染物超標企業的稅收標準將倍增,并列出重點監控的納稅人,如火電、鋼鐵、水泥、煤炭等重污染企業。但相關條款在此次提請審議的草案中被刪除了。這或許與強調“稅負平移”的立法原則有關,不給企業增加負擔。
在我看來,還應該形成一種正向激勵機制,除了對污染嚴重企業進行懲罰,也應該鼓勵做得好的企業,對它們實行稅收減半、環保領跑者制度等。此次草案亦有類似規定。
對環保稅的擔憂
環保稅是個“技術稅”,排污費以前是由環保部門征收,現在改為由稅務部門征收環保稅,這就需要環保與稅務兩大部門協作。兩部門彼此間需要有完善的制度約束與配合,同時,還應明確各主體權利與義務。
根據草案,還有7個省市的排污費標準顯著低于國家最低標準。排污費率一直設定得很低,這導致環保部門的威懾力不足。原本寄望環保稅法能改變這一狀況,然而目前采取平移排污費率的辦法,并不能改變之。此前,全國各地收取的排污費普遍低于治理成本,這不僅給環保部門治污帶來資金困難,同時企業也感受不到太大壓力。
草案中規定,目前的排污費率是環保稅率的底線,設定浮動稅率的權力授予地方。但草案中并沒有給出具體征稅標準,這給了一些地方政府不上浮稅率、“保持沉默”的權力。政府現在意識到環境治理的重要性,但是恰逢經濟下行,在穩增長和環保之間,也很難抉擇。
總之,環境保護稅強調的是“污染者付費”和“污染者擔責”的原則,希望環保稅成為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的一劑良藥。